close

水電費、教育費,變成夫妻口角導火線

撰文者:方德琳

夫妻應該設立「共同帳戶」,用這個帳戶的錢來支付家用帳單。所謂「共同帳戶」是由夫妻兩人按比例,定時把錢從各自的銀行帳戶撥入一個特定帳戶,用這個特定帳戶的錢支付家庭的「共同開銷」。

陳小姐最近和老公大吵一架。因為他們唯一的女兒,9月上小學了,陳小姐希望增強孩子的競爭力,除了學校課業外,認為女兒還應該去上英文才藝班。可是,失業在家的老公卻認為,自己在家帶小孩、教小孩就可以了,這些費用應該要省下來。

這對夫妻的家用支出過去都是按項目分攤,水電、瓦斯、伙食費由妻子付,房租和小孩教育費由丈夫丈夫負擔。因此,丈夫自認有權決定小丈夫自認有權決定小自認有權決定小孩是否要去上才藝班。但是,妻子卻抱怨:「他因為捨不得花錢,就要犧牲女兒的才藝!」那麼為什麼不由妻子出錢解決呢?「這樣不公平啊!」陳小姐忿忿不平地發出心中的怒吼。

類似陳小姐的情況,每年9月會在台灣很多家庭上演。因為學校開學,學費、添購制服費用、上才藝班的費用,一大堆帳單突然湧入,不少家庭為了誰該支付這些帳單、或是這些費用該怎麼花而吵架,你們家是否也曾為了帳單該由誰付而發生口角?

根據《Smart智富》月刊與國內最大家庭社群網站BabyHome合作的調查發現,有20.36%的家庭曾為了帳單問題起衝突,同時,有10.01%的家庭是和陳小姐一樣,是用支出項目來各自分攤家計。這個方法雖然簡單方便,而且看似公平,理財專家卻認為,這個方法容易引爆爭執,並不明智。c.jpg 

獨家調查》家庭開銷,近5成是由丈夫支付

 

設立共同帳戶 有效管控資金運用

美國知名理財大師大衛巴哈(David Bach)自述,他就曾為了「誰付帳單」而與妻子屢起口角。原來,結婚初期,大衛巴哈和妻子,也是按消費項目劃分各自要付哪些帳單,結果,每月總會出現一疊「丈夫以為妻子付了,妻子以為丈夫會付」的無主帳單,最後,還因為要繳交滯納罰金,搞得兩人火冒三丈。大衛巴哈用這個親身經歷,寫了一本暢銷書《富貴成雙》,教導夫妻如何分攤家計、共同理財。

在這本書中,大衛巴哈建議,夫妻應該設立「共同帳戶」,用這個帳戶的錢來支付家用帳單。所謂「共同帳戶」是由夫妻兩人按比例,定時把錢從各自的銀行帳戶撥入一個特定帳戶,用這個特定帳戶的錢支付家庭的「共同開銷」。

富鴻理財規劃顧問公司總經理黃信維是「共同帳戶」的擁護者。他認為,相較其他方法,「共同帳戶」至少有兩大優點:

1.支出受管控,不會亂花錢:當決定採用共同帳戶法時,夫妻兩人勢必討論每月該撥多少錢。每個月薪水一入帳,就把該花的錢都撥到一個共同帳戶,剩下的錢才自行運用。無形中,資金的安排有先後順序,不會發生該付帳單卻付不出來的情況。

2.資金應用效率佳:不只每月要花的錢可以用「共同帳戶」支付,夫妻還可以為長期要達成的理財目標,設「共同帳戶」一齊存錢,因為金額夠大,投資運用的效率自然會比較好。例如:可為子女教育金、或是年度旅遊支出共同存錢。

不過,這個理財專家大力推廣的「共同帳戶法」,真正執行的人卻不多。以《Smart智富》月刊的這次調查結果來看,僅有33.11%的家庭使用。

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蕭碧華分析,「金錢價值觀差異太大」,再加上對配偶「不放心」,應是「共同帳戶」未被大多數家庭採用的主要因素。國內最大家庭社群網站BabyHome營運長王若彤分析,從調查結果來看,近5成的家庭由丈夫支付帳單,顯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仍盛行。

蕭碧華指出,很多妻子會認為,「負擔家計是男人的責任,我賺的是自己的私房錢,」連共同分攤家計都談不上,遑論設立「共同帳戶」。

另一種情況則是因為雙方都有收入,在財務獨立自主運用的觀念下,雙方各自理財。甚至,有人擔心另一半會亂花錢、亂投資,可能損及自己的資產,因此不願意開誠布公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收支情況。
宏觀財務顧問平台協理陳敏莉則提醒,「共同帳戶」雖然是很好的方式,但是夫妻之間若沒有共同的價值觀,再好的理財方法也無法避免爭吵。因此在討論怎麼執行分攤家計時,千萬不要以為設立「共同帳戶」、夫妻雙方各出一半就能解決問題,反而是夫妻應該先坐下來,針對每一支出項目談該如何分攤、雙方的價值觀為何,先溝通清楚,才不會因為共同理財引爆更大的衝突。

家庭產生的共同開銷 夫妻皆有義務承擔

至於該怎麼談?如何進行?建議可採取4個步驟,如果還是無法解決爭執,該怎麼辦?對此,陳敏莉建議,任何討論要有共同前提,夫妻在溝通用錢價值觀遇到衝突時,應該回頭想想,自己的堅持是否符合以下3原則:

1.既然已經共組家庭,雙方對家庭共同必要開銷都有承擔義務。

2.既然共組家庭,雙方對未來共同必要理財目標也有應負的責任。

3.任何一方都要有屬於自己的錢,擁有自己的帳戶與信用卡,但相對的,屬於個人的花費,則要有獨自承擔的能力

例如前文所提到的陳小姐,他們夫妻可靜下心來,討論哪些是家庭必要開支?才藝課算不算是?接著再討論分配問題,是不是讓現在失業的丈夫暫且免去分攤支出……等,如果還是無法溝通,雙方又都有解決問題的誠意,這時找理財顧問協助,從公正第三人的客觀角度協助雙方釐清問題,或許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聯名帳戶功能有限制

家庭「共同帳戶」立意很好,但是這個帳戶究竟該登記在誰名下呢?尤其當有一方擔心另一方會亂投資、亂消費的時候,「登記在誰名下?」就會成為討論焦點,甚至引發爭吵。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部分銀行(尤其是外商銀行)與郵局都提供「聯名帳戶」服務。這個銀行帳戶可由夫妻共同具名開設(編按:不具夫妻親屬關係者,也能開聯名帳戶),但想要從帳戶領錢,須由雙方蓋章才能動支。
不過,渣打銀行公共事務處助理副總裁陳功儒提醒,因為聯名帳戶的一切往來都必須經雙方同意才可執行,因此銀行的自動化服務,包括網路銀行、電話語音、金融卡使用,因為無法判別是否為雙方同意,所以聯名帳戶並不提供此類服務。

*4步驟溝通,釐清觀念差異

步驟1:列出你眼前看得到的所有「支出項目」,並寫下你希望怎麼分攤,這個支出項目是「必要」、「需要」、還是「想要」?記得,另一半也要完成自己的一份。

範例:

1.支出項目:房貸 (□必要□需要□想要)

□我分攤 □共同分攤 □另一半

2.支出項目:信用卡費(□必要□需要□想要)

□我分攤 □共同分攤 □另一半

3. 支出項目:車子保養費(□必要□需要□想要)

□我分攤 □共同分攤 □另一半

註:「必要」是只維持生活基本尊嚴的項目;「需要」是指可有助於改善「必要」項目的品質;「想要」則是生活未必要有的東西

步驟2:依照同一模式,列出兩人未來「想要」的「財務目標」。

範例:

1.財務目標:子女教育金(□必要□需要□想要)

□我分攤 □共同分攤 □另一半

2.財務目標:每年出國旅遊一次(□必要□需要□想要)

□我分攤 □共同分攤 □另一半

3.財務目標:回學校讀書(□必要□需要□想要)

□我分攤 □共同分攤 □另一半

註:「必要」是只維持生活基本尊嚴的項目;「需要」是指可有助於改善「必要」項目的品質;「想要」則是生活未必要有的東西

步驟3:列出雙方認同的「必要開銷」跟「必要理財目標」

雙方同時認可的必要項目當然沒問題,但很多時候是某方認為的必要開銷,另一方未必認同,這時,雙方金錢價值觀差異就會明顯浮顯。夫妻再針對這些具體的差異項目,進行溝通。
譬如:妻子認為小孩上音樂才藝班、學畫畫是「必要」支出,丈夫丈夫認為不一定要上,討論後或許雙方可以達到一個共識:只選一門必要的才藝課。透過這樣的方式溝通,可以免於公平與否的爭辯,比較能針對彼此價值觀的差異進行討論,降低為錢吵架的比率。

步驟4:陳敏莉建議,可用「收入比例原則」來分攤,收入高的人多分攤一點。決定好費用的分攤比例後,再去開設共同帳戶,如此才能真正避免衝突。大衛巴哈喜歡將必要費用的共同帳戶稱為「安全帳戶」,意指這個帳戶是維持家庭基本生活尊嚴的最終防護網;至於兩人希望達成的未來財務目標,則可用另一個共同帳戶解決,大衛巴哈則稱之為「夢想帳戶」。

 

資料來源: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8020


留著以後可以參考,哈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ghead1026 的頭像
    bighead1026

    DEMI 姑姑姨'Blog

    bighead10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